教学的体会
[ 2016-10-19 11:30:00 | By: gaolaoshi ]
 

《化学 必修1》包含四个方面的大问题:第一个是整体的描述物质世界,第二是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,第三从矿物到基础物质、第四硫和氮和可持续发展。各个章节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,而且还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,其顺序的编排,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,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。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,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,建构了新的内容。

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,如:炼铁高炉、铜的电解精练车间、防止钢铁腐蚀的常用方法、壮观的烟花、微机与手机芯片、火箭升空、光纤、记忆合金等;体现人文性的如:酸雨造成的危害、沙里淘金原理、"白马非马"论、青铜奔马、司母戊鼎、各种矿物、人面鱼纹条陶、万里长城、网络搜索、英汉对照等等,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。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——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,突出"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"这一主题 

改变教学策略,研究一种物质——看组成元素——看物质类别——判断物质性质——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。

回顾这一学期使用人教版《化学 必修1》,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,新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,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。

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的转变,与老教材相比,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,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“观察与思考”、“活动与探究”、“交流与讨论”等形式出现,强调了学生主体性,注重了实践和创新,以学生的发展为本。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。

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,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,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,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,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,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,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,提出了不同的评价。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,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。

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,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、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、多向交流和探究、合作方式转变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,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,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、实践性、参与性和开放性,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在探究中,学生动脑动手,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,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,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。

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,比如实验器材的不充足,无法较大规模的进行实验方面的教学,学生在探究方面尚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,还是查资料多,实践少。

总体上说,效果还是有了,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,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,基本树立了“生活处处有化学”的新理念。

 
 
发表评论:
 

时 间 记 忆
<<  < 2016 - 10 >  >>
1
2 3 4 5 6 7 8
9 10 11 12 13 14 15
16 17 18 19 20 21 22
23 24 25 26 27 28 29
30 31
最 新 评 论
最 新 日 志
最 新 留 言
搜 索
用 户 登 录
友 情 连 接


 
天涯博客欢迎您!